安徽龍達捆草網 圓包打捆機打捆網 秸稈打捆網
據粗略統計,每年約產農作物秸稈5.7億噸,但是植物秸稈因其莖細胞壁中含有木質素而很難作為工業原料及飼料。目前,全國大約有3%的秸稈直接作為農村生活生活燃料;10%用于牲畜的飼料;23%用作副工業產品;60%直接使用打捆機打捆網打捆繩對秸稈打捆作業,而大量的秸稈被就地焚燒,存在著“三低一重”的缺點,即秸稈利用率低、轉化率低、經濟效益低、環境污染嚴重[2]。農作物秸稈的綜合利用是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可再生資源的需要,也是緩解農村飼料、肥料、燃料和工業原料的緊張狀況、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如何提高秸稈的利用率研究仍是當今大課題。
秸稈焚燒的危害及其使用打捆機打捆網打捆繩對秸稈打捆作業綜合利用
秸稈是成熟農作物莖葉(穗)部分的總稱。通常指小麥、水稻、玉米、薯類、油料、棉花、甘蔗和其它農作物在收獲籽實后的剩余部分。農作物光合作用的產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稈中,秸稈富含氮、磷、鉀、鈣、鎂和有機質等,是一種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資源,使用打捆機打捆網打捆繩對秸稈打捆作業,秸稈也是一種粗飼料。特點是粗纖維含量高(30%-40%),并含有木質素等。木質素雖不能為豬、雞所利用,但卻能被反芻動物牛、羊等牲畜吸收和利用。
人們現在對秸稈處理方式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在田里大量焚燒,這種現象在我國東部表現得尤為突出。每年夏收、秋收之后,田野里火光沖天,濃煙籠罩,有時滾滾濃煙幾乎使人窒息,由于焚燒秸稈而造成的機場停運、高速公路封閉的情況時有發生,損失難以計數。使用打捆機打捆網打捆繩對秸稈打捆作業比較好,據統計,我國現有的15億畝耕地,農作物秸稈年產出量達6億噸之多,其中稻草1.8億噸,玉米2.2億噸,小麥1.1億噸,還有甘薯蔓、油菜秸、大豆秸、甘蔗梢、高粱秸、花生秧及殼等產出的秸稈量都超過千萬噸,而每年其中80%約5億噸的秸稈都被燒掉了,簡直成了一大社會公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農業部等六部委于今年四月聯合發文,要求加強秸稈的綜合利用和禁燒,如何使用打捆機打捆網打捆繩對秸稈打捆作業,利用秸稈已經成為當代農業發展的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