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鐵路路基邊坡防護工程施工技術的應用要點進行論述,首先對工程的特征進行初步分析,其次分別從拱形骨架防護施工準備、測量放樣施工、基槽開挖施工、預制塊砌筑等多方面,總結了鐵路路基邊坡防護工程施工技術的工藝要點,通過該技術的應用提高公路路基的質量,這對促進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一、施工前的準備
1.1、施工隊材料的要求
防護工程的材料主要是沙、片石、水泥。所有施工使用的材料應該按照標準進行嚴格檢查,檢查符合標準后方可使用,進場后對各種原料也可以進行抽查,以確保質量安全。原料根據計算好的配合比調配砂漿。石料應該選擇堅硬、結實、無裂痕的石塊,剔除表面粗糙、裂縫含泥沙、風化嚴重的石塊,片石在拌合前先進行清洗,去除泥沙,清刷表面浮土,填補凹坑并拍實使坡面平整,鑿除尖利的石塊,同時保證片石的抗壓強度符合要求。數據顯示,施工材料會直接影響施工工程的質量,所以要求施工時,嚴格審核施工所需的材料。坡面整修經驗收合格后才能進行下道工序施工。選取片石厚度在設計范圍之內的石塊,以保證砌體表面平整。片石要經過細心挑選,或進行加工才能使用,以保證砌體表面和色澤符合要求。漿砌施工過程中宜使用粗砂,粗砂大小以設計方案為標準。
1.2、測量放線
對施工場地內的廢料、沙石等進行集中處理,維持場地工整,開拓出一個適宜的施工環境。按照設計要求,嚴格按照數據的內容進行施工過程的預期判斷,不僅要對各個數據進行采集記錄,分析計算坡腳位置,而且需要對施工位置準確定位并做標記。按設計圖紙對拱型骨架輪廓進行放樣,以此為標準開展后期工程。邊坡修整可采用機械結合人工的方法,使用挖掘機對坡面進行大面積清理,人工平整坡面,相對來說人工更方便進行填補和修除作業。 二、基槽開挖
基槽開挖是工程項目的基礎和根本,為確保建筑工程和相鄰建筑、地下設備、道路的安全,要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以設計圖紙為準開始施工。開挖前保證地面基本平整,方便接下來的施工和放線工作。按照繪制的開挖圖紙現場定位坐標網,確定坐標點,隨后采用全站儀確定坐標進行放樣,在樣點上打定位樁。為方便基槽開挖工作的進行和調整,可以使用人工進行開挖,具體基槽開挖尺寸要盡量準,過長或過短都不利于骨架拼裝。為保證開挖尺寸符合設計圖紙要求,要先在鋼筋骨架上掛線成型,開挖工程上嚴格按照掛線位置施工。開挖施工結束之后,測量相關數據,再進行調整施工,保證施工質量。開挖過程中,工作人員要注意基坑土質變化和穩定情況,防止坍塌或滑坡。如遇到發生基坑滑坡,應該及時使用工具支撐,防止滑坡嚴重。基槽開放時間不宜太久,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更易發生坍塌或滑坡,所以要盡快開展后期工作。
三、預制塊砌筑
預制塊砌筑作業要以設計圖紙規定尺寸進行施工,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確認好掛線位置,第一步先砌筑墻角,注意伸縮縫的設置,應該與骨架的伸縮縫相對應,砌筑先砌外圍,后砌內部,使預制塊砌筑保持一個整體。對砌筑所使用的預制塊按照標準尺寸和要求進行篩選,去除表面不平整,有裂縫的材料,保證預制塊之間咬扣緊密,錯縫無通縫,保持整個砌面平整、美觀。為保證施工位置準確,可以使用立桿掛線,方便快捷地校正尺寸和位置,可以有效防止砌筑作業發生移動,根據施工方案安裝擋水板,一般來說擋水板要安裝在骨架內部,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合適的高度,但一般不能低于骨架平面,安裝擋水板要保證穩固結實,始終處于垂直方向。整個過程需要嚴格保證工程的質量和完整性,整個預制塊砌筑作業完成后要進行質量檢測,保證工程各項指標符合標準,工程完成度符合設計方案,保證工程效率和質量。
四、混凝土封面及壓頂
在預制塊砌筑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嚴格的檢查工程的的每一個環節,應在骨架的上端澆筑一層混凝土選擇質量檢測合格的混凝土原料,以施工方案和實驗室測量數據為基準選擇合適的原材料混合成混凝土,混凝土在現場混合完成后再進行檢測,以防摻如有質量問題的原材料。待砌筑作業完成后澆筑在骨架表面,澆筑好混凝土之后定時噴灑水,防止混凝土開裂。
五、養護
灑水覆蓋方式的養生作業應當在拱形骨架工程施工完成之后進行。砌墻的部位,一旦失去水分,就會影響到材料的黏度,不利于工程的穩定性。專門的施工人員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對工程進行養護,養護結束后,一些材料也可以覆蓋在表層。同時養護所需要的時間和溫度都需要嚴格控制,比如說在零下5攝氏度的情況下,就不應該進行養護工作。0.15m的地方可以用來清理埋藏在拱架內部多余的碎石和填料。如果清理的地方是在空心地帶,那么結束之后還可以進行植被的綠化,同時也可以對環境進行保護。